风月无边,禅爱一心——学禅系列二
2 posters
风月无边,禅爱一心——学禅系列二
风月无边,禅爱一心
思量昔日天真处,只有依稀一梦中。
——仓央嘉措
去年,我的一个小同事读过《见或者不见》,跑办公室来分享心得。她说,仓央嘉措的诗真好,读诗时的感觉就像拉着情侣的手,十指相扣地走进寺庙,于佛象前默祷,心下涌出静寂的悲欣。我道,悲是给佛的,欣是给情侣的吧。她摇了摇头,说自己分不清悲欣的由来,也辨不了悲欣的去处,只是有些莫名,莫名的寂默,仿佛天地与爱情就是如此寂默里的莫可名状。她说着,镜片后的眼里有一闪泪光。
真不忍心告诉她,《见或者不见》是一个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广州女孩的托伪之作,这孩子也是佛家弟子。人们喜爱此诗,乐于把它归于仓央嘉措名下,这也是佛的荣誉吧。我们确定六祖坛经的作者是慧能,它却出自慧能众多弟子之手。佛说法相无相,怎会在乎一首小诗的名份?而此诗传达出的佛旨与情趣而言,也确与仓央嘉措的众多情诗异曲同工。
我们见过不少佛者的诗偈,不外乎见性忘情的开悟心得,但清明的自性因了情的缺失,读来总不解气。读仓央嘉措的诗却是另一番感受,把情写得如此超拔,显见仓央嘉措确是非常佛者,其诗非偈非颂,却是禅理与情感的高度契合,有血有肉而血肉交融,不悲不喜又悲喜交集,我想,我的那位涉世不深的小同事若是读了怕也要为之泪光一闪的。
佛本行经里提到一种神鸟,谓共命鸟,栖于雪山,一体两头,一头名迦喽茶,一头名忧波迦喽茶。这神鸟总让我想起18世纪的雪域高原,想起仓央嘉措。他不是有两个头,而是有两颗心:一禅心,一情心。他既是僧侣,又是情侣;既是传世***,宗教领袖,又是性情中人,春心未泯,诗情勃发。他的诗见性而不忘情,其艺高于无数禅者的诗偈,也让无数诗人的情诗黯然失色。但对一个佛者而言,性与情皆是两难。“自恐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怕误倾城。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这佛者心中貌似有了两个如来,一是超世的佛,一是现世的卿,而他似乎在同时修着出世法和入世法,既剖心向佛,又剖情煮诗或曰剖诗奉卿。双重人格有时也会让两颗心互相缠斗:“我欲顺伊心,佛法难兼顾, 我欲断情丝,对伊空辜负。”智慧的痛苦与情感的痛苦彼此纠结,可导发诗情的悲愤和凝滞。而理与情的两难煎熬,不知枯竭了多少人的诗才和生命。幸运的是,在仓央嘉措诗中我们总能找到一种禅境,让佛与情、法与伊融汇一体,如此完美,仿如天成。
仓央嘉措《十戒诗》:
第一最好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相恋。
第二最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第三最好不相伴,如此便可不相欠。
第四最好不相惜,如此便可不相忆。
第五最好不相爱,如此便可不相弃。
第六最好不相对,如此便可不相会。
第七最好不相误,如此便可不相负。
第八最好不相许,如此便可不相续。
第九最好不相依,如此便可不相偎。
第十最好不相遇,如此便可不相聚。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
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细摩《十戒》等诗,确是禅趣盎然。我甚至发现诗中的“见”、“知”、“爱”、“依”、“遇”等与《见或是不见》中的“见”,“念”,“爱”,“跟”,“心”一样,乃牵动诗情的关键词,恰与佛的五蕴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大体对应。我的发现虽不免牵强,但诗中禅理的浓烈是显而易见的,只是少了一般佛偈的教条和俗套。五蕴是佛的心理学,是佛以色空假说来观察世界的方式。仓央嘉措以“见”入手(密勒日巴云“实相体中原为一,‘见’之中有如是观”),这正是五蕴里第一蕴的色相。然后是“知”“爱”“依”“遇”,一路荡宕,一气呵成,加深着情感的程度,同时于禅理上与“受、想、行”契合,最后以“心”来获取对爱的终极体悟(“识”): 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《诗经·上邪》“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”这高度凝炼的诗歌禅境将全诗推至审美高潮,也有统驭全诗情感的意旨。我们看到,这是一份压抑的苦情,仓央嘉措不是要冰封它,也不是要像风箱似的煽起它的欲火,而是让它在默然和寂静里冲和澹泊,又自给自足,以此感悟人生与情爱的阔大禅境。由于情的强力契入,且一路随禅境的深化而升华,直叫读者生出禅心未了奈情何的感慨。
仓央喜措的许多情诗皆是情与禅相契的产物,第一次读来心口怦然,会有一种痛,一种悦。再读,痛悦皆无,心复归一片豁然的虚静,仿佛人的身心也随之进入诗中禅境,且随之无染无着地一块寂默。司空图云素处以默,妙机其微,这品的是诗,其实也是品爱。与爱素处,无为无欲,无须借助语言和世界的形相,而纯以心灵的触须去默然感悟,惟能体会其中的微玄奥妙。这也是禅的妙机。庄子叹今予动吾天机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当情爱的天机隐隐掀开,置身其中的人就如置于天眼极光下,两相对视,人我皆忘,万物也为之肃然,又为之默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但心在着,虚而待情,寂而以契,此时天地荒老,日月黯淡。
“纵然灭却书中字,难灭情人一片心。”
这爱于俗者看来又不免惆怅。寂默是幻灭后的空旷,却能为爱留出足够的空白。《般若经》:“世尊!佛说一切法空……不可尽、无有数、无量、无边。”这“法空”之境无生无灭,本性自在,是佛的涅磐。这也是爱的涅磐之境:爱一旦融入禅境,也于无生无灭中体现出它的自在本性。《金刚经》道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据说慧能就是由此开悟的。仓央嘉措的不悲不喜、不来不去、不增不减和不舍不弃,也有着慧能的超凡悟识。然,爱又是寂而不灭的,它的永恒性一如它的空寂性。爱是一种禅,却不是佛的祭品。六世***显然也不打算为了心中的爱而放弃佛的信仰——他是由爱而悟,却也由圣入凡,以世俗看这或许一种堕落,然又不是一种超圣呢。在圣与凡、佛与爱、道性与诗情之间,仓央嘉措选择禅来调剂它们,就像把冰与火调剂成一潭池水,清澈如爱,空寂如禅,禅爱一境也禅爱一味。
爱是一种心境,也是一种禅境。爱是心灵的秘密,不可与世界分享,就如禅的悟识那样。而在禅者看来,爱是心的幻化,缘起即灭,缘生已空。这爱的空寂幻化的感觉,也跟禅一样必得经由感官的直觉参与而达至心灵的直觉悟识。就如这仓央嘉措虽是现世中的爱,但最迷人之处也是那种高远的禅味,像一幅山水淡墨,是湖海点化的映象,印可着心灵的禅悦。而劫缘无常,三昧如幻,故有相爱以默,欢喜以寂。但这冲和的清冷里怕是飞动着意兴,澹泊的静穆里也跌宕着心潮,就如发源于雪域高原的雅鲁藏布江,水面安顺,水下潜伏着澎湃***。禅者的心境也恰是一条雅鲁藏布江,安详与***兼有,情境与禅境的兼融,互为表象,不舍不弃,又语默动静,身心自在。仓央嘉措遂曰:“一事寒心留不得,层冰吹冻满平湖。”这语默自在的爱,也如眉目之间的一只蝴蝶,牵着花事和阳光来来去去。蝴蝶愣是有玉质的光芒,内敛的落寞像庙会的灯谜一样,不会被世人轻易猜中。它内心的悲欣,也是寂默,却有着高贵的自足,无我忘我,超然物外,可化为庄周的梦境,可翩入梁祝的魂灵。在仓央嘉措的情诗里我们没有见到这只蝴蝶,但能看到,爱是通过怎样的心灵悟识打通道性,证得了正果。而在世界宗教史上,仓央嘉措可说是创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情禅交融的奇迹。
或问,托伪之作《见或者不见》开篇便说“不悲不喜”,结尾却道“寂静欢喜”,而仓央嘉措也写:“知情只有闲鹦鹉,莫向三叉路口言。”抑或:“一事寒心留不得,层冰吹冻满平湖。”何以?藏传佛教(喇嘛教)供棒着一种“欢喜佛”,为密宗修炼调心的工具,据说也是培植佛性的“机缘”。欢喜佛梵名“俄那钵底”,意即欢喜,汉语之意却是“无碍”。“无碍”也恰是一佛词。佛说寂灭为乐,这乐大约也不是欢喜,而是无碍。朱松《书永和寺壁》诗:“道人法力真无碍,解遣龙孙吐浪花。”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子未覩禹之行水与?一东一北,行之无碍也。”此处的“无碍”又不免让人想起仓央嘉措的诗:”转眼苑枯便不同,昔日芳草化飞蓬,饶君老去形骸在,变似南方竹节弓。”曾经,我在某ID的一篇妙文里读到,有人用一把小剪刀在一棵竹子上刻下“饶君老去形骸在”。翌年,她等着竹子被人砍了做背篓,做吊脚楼,或是做成竹筏子,而刻有***名言的竹子最好是做了“竹槁”:“每个坐在竹筏上的人,看到它被挥舞着,如流水拂过指尖一般舞动枯瘦的心。然后,有笑脸长在阳光蓝天里。”这就傻得可爱了。君不见日移竹荫如白驹过隙,风来竹面如雁过长空,那寂默里的情爱早已是无牵无碍,怎会固在一根竹竿上呢,即便这竹竿可以撑破云天。云天下,情爱的无碍如长风过境竹林尽寂无着,但会映入仓央嘉措用冰与火调剂成的一潭池心,如禹之行水,如龙吐浪花。
再说那“欢喜佛”,俊男妙女的抱在一起,肌肤亲睦,眉眼传情,一派喜乐灿烂,丝毫不见佛者内心纠缠,就如仓央嘉措诗中描绘的那样:“暗香袭处佩环鸣,美眸善睐未分明。”曾经,我误以为仓央嘉措便是这欢喜佛的男主角,不,他不是。而我们见到的欢喜佛女主角据说是一个叫明妃的藏女,妩媚摇曳,性力四射,不过是“先以欲勾之,后令入佛智”(《维摩经》)的工具罢。佛以欲勾入,炼之以智,藉清孽理障,但这是浮浅的欲的喜乐,而非情的深玄远隐。仅有欲而没有情是不够的,就像仅有喜而没有悲并非真正的爱一样。爱悖于佛旨,却可炼之以诗,以情,以美,这大约也是佛的慈悲了。如来说悲智双修,密宗要男女双修(乐空双运),这六世***又修的啥?佛禅既是包容,焉又不能赞助一个佛者的绝代情爱呢。南泉云“直向那边会了,却来这里行履。”好个活佛一尊却溺于男女私情,若是南泉见了怕也只会随喜一颂,而不会像斩猫似的一气斩了那雪域上圣洁的情丝,因了这雪域高原上的共命鸟,履云如雪,行的是心。
相传玄奘游历天竺,见一把东土折扇而病,后世佛者赞曰:好一个多情的和尚。“除却当时画眉鸟,风情许知一佳人。”卿本喇嘛,胜却佳人。读仓央嘉措我也只道;好一个多情的喇嘛。而在这个喇嘛看来,爱就像一把从未打开的东土折扇,只须把它折叠的山水和迭起的风潮收藏于心底便好。六世***仓央嘉措,一禅心一情心,两心契克,纠缠又融合,清明而寂默,佛情一体,圣凡一诗,禅爱一心,佛之胜景,俗之传唱。
思量昔日天真处,只有依稀一梦中。
——仓央嘉措
去年,我的一个小同事读过《见或者不见》,跑办公室来分享心得。她说,仓央嘉措的诗真好,读诗时的感觉就像拉着情侣的手,十指相扣地走进寺庙,于佛象前默祷,心下涌出静寂的悲欣。我道,悲是给佛的,欣是给情侣的吧。她摇了摇头,说自己分不清悲欣的由来,也辨不了悲欣的去处,只是有些莫名,莫名的寂默,仿佛天地与爱情就是如此寂默里的莫可名状。她说着,镜片后的眼里有一闪泪光。
真不忍心告诉她,《见或者不见》是一个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广州女孩的托伪之作,这孩子也是佛家弟子。人们喜爱此诗,乐于把它归于仓央嘉措名下,这也是佛的荣誉吧。我们确定六祖坛经的作者是慧能,它却出自慧能众多弟子之手。佛说法相无相,怎会在乎一首小诗的名份?而此诗传达出的佛旨与情趣而言,也确与仓央嘉措的众多情诗异曲同工。
我们见过不少佛者的诗偈,不外乎见性忘情的开悟心得,但清明的自性因了情的缺失,读来总不解气。读仓央嘉措的诗却是另一番感受,把情写得如此超拔,显见仓央嘉措确是非常佛者,其诗非偈非颂,却是禅理与情感的高度契合,有血有肉而血肉交融,不悲不喜又悲喜交集,我想,我的那位涉世不深的小同事若是读了怕也要为之泪光一闪的。
佛本行经里提到一种神鸟,谓共命鸟,栖于雪山,一体两头,一头名迦喽茶,一头名忧波迦喽茶。这神鸟总让我想起18世纪的雪域高原,想起仓央嘉措。他不是有两个头,而是有两颗心:一禅心,一情心。他既是僧侣,又是情侣;既是传世***,宗教领袖,又是性情中人,春心未泯,诗情勃发。他的诗见性而不忘情,其艺高于无数禅者的诗偈,也让无数诗人的情诗黯然失色。但对一个佛者而言,性与情皆是两难。“自恐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怕误倾城。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这佛者心中貌似有了两个如来,一是超世的佛,一是现世的卿,而他似乎在同时修着出世法和入世法,既剖心向佛,又剖情煮诗或曰剖诗奉卿。双重人格有时也会让两颗心互相缠斗:“我欲顺伊心,佛法难兼顾, 我欲断情丝,对伊空辜负。”智慧的痛苦与情感的痛苦彼此纠结,可导发诗情的悲愤和凝滞。而理与情的两难煎熬,不知枯竭了多少人的诗才和生命。幸运的是,在仓央嘉措诗中我们总能找到一种禅境,让佛与情、法与伊融汇一体,如此完美,仿如天成。
仓央嘉措《十戒诗》:
第一最好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相恋。
第二最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第三最好不相伴,如此便可不相欠。
第四最好不相惜,如此便可不相忆。
第五最好不相爱,如此便可不相弃。
第六最好不相对,如此便可不相会。
第七最好不相误,如此便可不相负。
第八最好不相许,如此便可不相续。
第九最好不相依,如此便可不相偎。
第十最好不相遇,如此便可不相聚。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
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细摩《十戒》等诗,确是禅趣盎然。我甚至发现诗中的“见”、“知”、“爱”、“依”、“遇”等与《见或是不见》中的“见”,“念”,“爱”,“跟”,“心”一样,乃牵动诗情的关键词,恰与佛的五蕴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大体对应。我的发现虽不免牵强,但诗中禅理的浓烈是显而易见的,只是少了一般佛偈的教条和俗套。五蕴是佛的心理学,是佛以色空假说来观察世界的方式。仓央嘉措以“见”入手(密勒日巴云“实相体中原为一,‘见’之中有如是观”),这正是五蕴里第一蕴的色相。然后是“知”“爱”“依”“遇”,一路荡宕,一气呵成,加深着情感的程度,同时于禅理上与“受、想、行”契合,最后以“心”来获取对爱的终极体悟(“识”): 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《诗经·上邪》“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”这高度凝炼的诗歌禅境将全诗推至审美高潮,也有统驭全诗情感的意旨。我们看到,这是一份压抑的苦情,仓央嘉措不是要冰封它,也不是要像风箱似的煽起它的欲火,而是让它在默然和寂静里冲和澹泊,又自给自足,以此感悟人生与情爱的阔大禅境。由于情的强力契入,且一路随禅境的深化而升华,直叫读者生出禅心未了奈情何的感慨。
仓央喜措的许多情诗皆是情与禅相契的产物,第一次读来心口怦然,会有一种痛,一种悦。再读,痛悦皆无,心复归一片豁然的虚静,仿佛人的身心也随之进入诗中禅境,且随之无染无着地一块寂默。司空图云素处以默,妙机其微,这品的是诗,其实也是品爱。与爱素处,无为无欲,无须借助语言和世界的形相,而纯以心灵的触须去默然感悟,惟能体会其中的微玄奥妙。这也是禅的妙机。庄子叹今予动吾天机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当情爱的天机隐隐掀开,置身其中的人就如置于天眼极光下,两相对视,人我皆忘,万物也为之肃然,又为之默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但心在着,虚而待情,寂而以契,此时天地荒老,日月黯淡。
“纵然灭却书中字,难灭情人一片心。”
这爱于俗者看来又不免惆怅。寂默是幻灭后的空旷,却能为爱留出足够的空白。《般若经》:“世尊!佛说一切法空……不可尽、无有数、无量、无边。”这“法空”之境无生无灭,本性自在,是佛的涅磐。这也是爱的涅磐之境:爱一旦融入禅境,也于无生无灭中体现出它的自在本性。《金刚经》道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据说慧能就是由此开悟的。仓央嘉措的不悲不喜、不来不去、不增不减和不舍不弃,也有着慧能的超凡悟识。然,爱又是寂而不灭的,它的永恒性一如它的空寂性。爱是一种禅,却不是佛的祭品。六世***显然也不打算为了心中的爱而放弃佛的信仰——他是由爱而悟,却也由圣入凡,以世俗看这或许一种堕落,然又不是一种超圣呢。在圣与凡、佛与爱、道性与诗情之间,仓央嘉措选择禅来调剂它们,就像把冰与火调剂成一潭池水,清澈如爱,空寂如禅,禅爱一境也禅爱一味。
爱是一种心境,也是一种禅境。爱是心灵的秘密,不可与世界分享,就如禅的悟识那样。而在禅者看来,爱是心的幻化,缘起即灭,缘生已空。这爱的空寂幻化的感觉,也跟禅一样必得经由感官的直觉参与而达至心灵的直觉悟识。就如这仓央嘉措虽是现世中的爱,但最迷人之处也是那种高远的禅味,像一幅山水淡墨,是湖海点化的映象,印可着心灵的禅悦。而劫缘无常,三昧如幻,故有相爱以默,欢喜以寂。但这冲和的清冷里怕是飞动着意兴,澹泊的静穆里也跌宕着心潮,就如发源于雪域高原的雅鲁藏布江,水面安顺,水下潜伏着澎湃***。禅者的心境也恰是一条雅鲁藏布江,安详与***兼有,情境与禅境的兼融,互为表象,不舍不弃,又语默动静,身心自在。仓央嘉措遂曰:“一事寒心留不得,层冰吹冻满平湖。”这语默自在的爱,也如眉目之间的一只蝴蝶,牵着花事和阳光来来去去。蝴蝶愣是有玉质的光芒,内敛的落寞像庙会的灯谜一样,不会被世人轻易猜中。它内心的悲欣,也是寂默,却有着高贵的自足,无我忘我,超然物外,可化为庄周的梦境,可翩入梁祝的魂灵。在仓央嘉措的情诗里我们没有见到这只蝴蝶,但能看到,爱是通过怎样的心灵悟识打通道性,证得了正果。而在世界宗教史上,仓央嘉措可说是创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情禅交融的奇迹。
或问,托伪之作《见或者不见》开篇便说“不悲不喜”,结尾却道“寂静欢喜”,而仓央嘉措也写:“知情只有闲鹦鹉,莫向三叉路口言。”抑或:“一事寒心留不得,层冰吹冻满平湖。”何以?藏传佛教(喇嘛教)供棒着一种“欢喜佛”,为密宗修炼调心的工具,据说也是培植佛性的“机缘”。欢喜佛梵名“俄那钵底”,意即欢喜,汉语之意却是“无碍”。“无碍”也恰是一佛词。佛说寂灭为乐,这乐大约也不是欢喜,而是无碍。朱松《书永和寺壁》诗:“道人法力真无碍,解遣龙孙吐浪花。”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子未覩禹之行水与?一东一北,行之无碍也。”此处的“无碍”又不免让人想起仓央嘉措的诗:”转眼苑枯便不同,昔日芳草化飞蓬,饶君老去形骸在,变似南方竹节弓。”曾经,我在某ID的一篇妙文里读到,有人用一把小剪刀在一棵竹子上刻下“饶君老去形骸在”。翌年,她等着竹子被人砍了做背篓,做吊脚楼,或是做成竹筏子,而刻有***名言的竹子最好是做了“竹槁”:“每个坐在竹筏上的人,看到它被挥舞着,如流水拂过指尖一般舞动枯瘦的心。然后,有笑脸长在阳光蓝天里。”这就傻得可爱了。君不见日移竹荫如白驹过隙,风来竹面如雁过长空,那寂默里的情爱早已是无牵无碍,怎会固在一根竹竿上呢,即便这竹竿可以撑破云天。云天下,情爱的无碍如长风过境竹林尽寂无着,但会映入仓央嘉措用冰与火调剂成的一潭池心,如禹之行水,如龙吐浪花。
再说那“欢喜佛”,俊男妙女的抱在一起,肌肤亲睦,眉眼传情,一派喜乐灿烂,丝毫不见佛者内心纠缠,就如仓央嘉措诗中描绘的那样:“暗香袭处佩环鸣,美眸善睐未分明。”曾经,我误以为仓央嘉措便是这欢喜佛的男主角,不,他不是。而我们见到的欢喜佛女主角据说是一个叫明妃的藏女,妩媚摇曳,性力四射,不过是“先以欲勾之,后令入佛智”(《维摩经》)的工具罢。佛以欲勾入,炼之以智,藉清孽理障,但这是浮浅的欲的喜乐,而非情的深玄远隐。仅有欲而没有情是不够的,就像仅有喜而没有悲并非真正的爱一样。爱悖于佛旨,却可炼之以诗,以情,以美,这大约也是佛的慈悲了。如来说悲智双修,密宗要男女双修(乐空双运),这六世***又修的啥?佛禅既是包容,焉又不能赞助一个佛者的绝代情爱呢。南泉云“直向那边会了,却来这里行履。”好个活佛一尊却溺于男女私情,若是南泉见了怕也只会随喜一颂,而不会像斩猫似的一气斩了那雪域上圣洁的情丝,因了这雪域高原上的共命鸟,履云如雪,行的是心。
相传玄奘游历天竺,见一把东土折扇而病,后世佛者赞曰:好一个多情的和尚。“除却当时画眉鸟,风情许知一佳人。”卿本喇嘛,胜却佳人。读仓央嘉措我也只道;好一个多情的喇嘛。而在这个喇嘛看来,爱就像一把从未打开的东土折扇,只须把它折叠的山水和迭起的风潮收藏于心底便好。六世***仓央嘉措,一禅心一情心,两心契克,纠缠又融合,清明而寂默,佛情一体,圣凡一诗,禅爱一心,佛之胜景,俗之传唱。
QQ蛋- 帖子数 : 16
注册日期 : 13-02-21
回复: 风月无边,禅爱一心——学禅系列二
留人间多少爱,迎浮世千重变
和有情人,做快乐事
别问是劫是缘
我喜欢仓央嘉措这几句诗
读此文,倒有胡兰成之文风,学习了。
和有情人,做快乐事
别问是劫是缘
我喜欢仓央嘉措这几句诗
读此文,倒有胡兰成之文风,学习了。
朱成碧- 帖子数 : 19
注册日期 : 13-02-06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
周一 二月 25, 2013 9:12 am 由 湘荫
» 唐朝大诗人
周日 二月 24, 2013 10:45 am 由 邹陶然
» 风月无边,禅爱一心——学禅系列二
周五 二月 22, 2013 4:09 pm 由 朱成碧
» 删除
周五 二月 22, 2013 3:55 pm 由 朱成碧
» 慈悲,或者觉悟
周五 二月 22, 2013 3:45 pm 由 朱成碧
» 删除
周五 二月 22, 2013 3:42 pm 由 Admin
» 那些桔梗花儿啊
周五 二月 22, 2013 3:19 pm 由 朱成碧
» 安祥
周五 二月 22, 2013 3:14 pm 由 朱成碧
» 删除
周五 二月 22, 2013 3:07 pm 由 朱成碧